对“中药鼻祖”和“药祖圣地”之雅称的疑问

据友人介绍,黄公望所作的《富春山居图》所记载的实景 70% 在桐庐,30% 在富阳。前些天去了桐庐,原计划是去实地观光富春山居图,后走到了桐君山,发现了一块“药祖圣地”,里面有位“中药鼻祖”。

百度百科的“桐君”词条记载,相传黄帝时,在美丽的富春江畔,有一座桐君山,有老者结庐炼丹于此,悬壶济世,分文不收。乡人感念,问其姓名,老人不答,指桐为名,人称之为“桐君老人”。山名“桐君山”,县则称“桐庐县”。

桐君山主要记载并强调了桐君是中药鼻祖,在山顶庙中挂了“中药鼻祖”和“药祖桐君”两块牌匾,中间还塑有药祖金相。桐君山不高,从山脚到山顶也不过 20 分钟,但山顶望江两岸风景极美。

我主要对“中药鼻祖”和“药祖圣地”之雅称有些疑问。我在必应搜索中输入“中药鼻祖是谁?”,百度百科和搜狗百科的记载的是桐君。同一个问题在豆包和 deepseek 中的回答都说是神农氏(炎帝)或其它,但未提及桐君药祖。我所以了解的最早的药学经典是《神农本草经》,也是中医药大学认可的说法。

陶弘景,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药学家,其代表作是《本草经集注》,载药730种,极大的扩充了《神农本草经》的药物品种,首创了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,确立了本草总论和各论的基本模式。其在《药总诀·序》,见:《金陵丛书·乙集》提到:“上古神农作为《本草》。……其后雷公、桐君更增演《本草》,二家药对,广其主治,繁其类族。”,可见桐君在神农之后,系更增演《本草》。但又据《医心方》卷二引唐代的《延年秘录(方)》中说:“神农、桐君深达药性,所以相反、畏、恶备于《本草》”。此处将神农、桐君并列为同一时期的人物。可见古籍的描述并不统一。

我将“药祖圣地”之雅称也在必应上以“药祖圣地是哪里?”做了搜索,结果是桐君山。将此问题问豆包和 deepseek,回答区别明显。豆包的回答简洁明了,给了一张桐君山的牌坊,deepseek 认为主要是湖北随州厉山和山西高平。特别说明了湖北随州厉山是公认的炎帝神农氏诞生地,被誉为“华夏药祖圣地”(神农故里)。

我认为,湖北和山西是较为可信的,原因也非常简单。沿海的低海拔不足了支撑本草生长,或许在《本草》那个时候,桐庐县还泡在水中。因此,我断言本草应当在中原高海拔的地方起源的。

虽然我对“中药鼻祖”和“药祖圣地”之雅称存在疑问,但并不影响富春江畔的美以及桐庐是中国最幸福的县城之雅称,特别是下高速后的迎春南路两侧的景观,客人都给好评。

《对“中药鼻祖”和“药祖圣地”之雅称的疑问》上有6条评论

回复 刘郎 取消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